【網頁:greenfieldtaiji.com】【博客:greenfieldtaiji.blogspot.com】【電郵:greenfield_tai_ji@yahoo.com.hk】
拳會動態    |     拳會網頁

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王宗嶽《太極拳經》完全注釋

(貼文:老翁;2007-12-17 香港太極功夫網論壇帖文)

[注釋]太極:太極本為宇宙天地萬物的本源。此處指太極拳而言。無極:宇宙天地萬物誕生前的虛空、靜寂、混沌狀態。此處指太極拳演練前準備階段時的狀態。此時中心泰然,抱元守一,無念無欲無求,無持著的虛空狀,謂之無極。無極動而生陰陽,陰陽蒙發而生太極。未動之時動靜、陰陽剛柔、進步、開合已悉數寄寓其中。可為萬有之母。

母:本源,根本。是動靜的機樞所在。

動:指物體按一定方向,以一定速度在空間中移動。

靜:保持或維持物體原有的位置。動靜無端、陰陽無始,為太極的樞紐機關。太極拳行功時,於動中存靜意,於靜中寓動機,靜極則動,動極則靜,一動一靜互為其根。                                                              


[原文]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

[注釋]太極拳當行功時,各個姿勢一動一靜之間前後、上下、左右、手足、肘胯均有陰陽虛實可循,所以說動之則分。其相對靜止狀態,其動作、肢體無運行軌跡可指,陰陽虛實具在其中,此謂靜之則合。以發力狀況講我動時將敵力分化,不能直達我身,敵勁落空後稍靜我勁合而渾整,即刻發放。所以能“後發先至”。


[原文]無過不及,隨曲就伸

[注釋]過:逾越。及:到達。隨:順隨。就:即、去、薄近。過與不及都是失中。失中則陰陽勝衰失衡,就不能合。運勁過則生頂抗,不及則有丟、偏。要作到不即不離,就應當隨之而曲,就之而伸。隨機應變,不要一成不變,不要固執己意。初學太極拳的人容易犯“過”的錯誤,稍懂勁後則常失之“不及”,學者不可不慎查也。



[原文]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

[注釋]人:指敵方。剛:剛猛有力。柔:柔順,不抗勁。走:化敵來力。柔以承之,變化敵力方向,不為所制,叫走。順:得機,得勢,自由便利。背:不得機勢,行動不自由便利。粘:取制敵人之力。當敵手用剛猛暴烈的力時,我只有順應其勢,如以膠著物,物我合一,應勢取勝。此之謂粘。


[原文]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

[注釋]這一段講的是在與敵交手時,自己動手的急緩速度應隨對手的變化而變化。敵手運動速度快而我應對緩慢,則反應遲鈍,必被敵所制。敵勁尚未運到,我過於急噪,搶先發力,往往不能有效節制敵手,敵反而有機可乘。這些都是應著力克服的弊病。在與敵交手中,雖敵方動作千變萬化,但只要我能與之急緩相隨,便可純任自然,無絲毫的凝滯,定會勝券在握。


[原文]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注釋]萬里之行始於足下”,“參天之木起於毫末”。作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漸進,不可急功近利,尤其是習練太極拳,往往欲速則不達,必須循序漸進。所以習練太極拳的人,首先要從模仿師傅的姿勢開始。姿勢正確後再求勢與勢之間的銜接和過渡,使整個套路熟練。著法熟練後再行實踐,學習各招勢的實戰用法。如能使用得當,敵不落空,才算著熟。著熟後以推手驗之,以求懂勁。研究對方動作輕重緩急,及方向、大小、作用點。久而久之便會由微懂而至無微不覺,無處不懂。才算得上真正懂勁。懂勁後不求用勁,而勁自合,逐漸達到以意運勁,以氣代意,精神所觸,莫之能禦就到了神明的階段。這樣層層遞進,階階高升的過程,沒有數十年的純功是難以達到的。




[原文]虛領頂勁,氣沉丹田

[注釋]頂:囟門,小兒初生時,此處骨軟未合,會隨呼吸顫動,道家稱上泥丸宮,藏神之府。道家上田練神。練太極拳者主張身心合一,內外兼修,精神和肉體同時得到修煉。運動時務使頂上圓光虛靈。頂為全身綱領,頭頂懸則周身骨骼正直筋肉順遂,動作起來全身一致,左右前後都不會有受到任何索制的故慮。

丹田:此處指下丹田,據筆者考據下丹田在臍後腎前,其正確位置處於百會與會陰的連線和神闕(肚臍)與命門(腎臟)連線的交點上。常用深呼吸使氣歸於此,自能神旺氣足。《老子》曰“天地之間其猶??乎”。又曰:“虛其心,實其腹”都講的是吐故納新。歸根複命,長此以往必能延年祛病,下丹田為全身重點所在,習拳者沉氣於此則屹立不動。氣沉時應徐徐而下,在有意無意之間,不要用力憋氣,使小腹外鼓,如若不慎會導致腸疝等不可不慎。


[原文]不偏不倚,忽隱忽現

[注釋]偏、倚:都是失去中正。藏:隱匿;現:顯露。忽隱忽現神明難測。外指身體姿勢,內指神氣運勁。神氣意力全身貫徹。無過不及,忽隱忽現,令人不可捉摸。虛頜頂勁、氣沉丹田須含活潑之意,為自然之趣,過於矜持則神氣凝滯,姿態呆板,運勁不能虛靈,所以要忽隱忽現。


[原文]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

[注釋]杳(yao):不可捉摸。此二句承上文而言。進一步解釋忽隱忽現之意。與敵接手後覺左邊重,那麼我左邊與敵接觸之處,即變為虛,使敵感到杳然不可捉摸,隨其意而變化,不可稍有頂抗,如此虛實易位使其處處落空,而莫之奈何。右邊亦然。虛與杳同義。


[原文]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

[注釋]仰:提升、拔高。俯:下降、按壓。交手時敵欲提我使上,我因其力而高之,意欲捫天,使敵難攀。敵欲壓我使下,我即順勢而下降,如探深淵,敵反失其重心,因勢變遷,潛移默化,存乎一心。


[原文]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

[注釋]我前進擊敵時,敵差順領我勁,我則長身以隨之,使其無可退避。敵乘勝前進時我即收縮後退,使其追之不及,力到盡頭。自不再得逞。太極拳以柔靜為主,但不是一味避讓,而是以退為進,以退為攻。全在因勢利導,不必拘泥。


[原文]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

[注釋]羽、蠅蟲都是份量極輕的。加:增加;著:附著。言練太極拳進入高級階段的人感覺極其敏銳,稍觸即知。稍縱即逝。即就是輕如羽毛,如蠅蟲,稍近我體就會立即有知覺,馬上做出避害趨利的動作,而不容一羽,一蠅蟲附身我體。“守靜篤,致虛極”方能寂能不動。非經久鍛煉,肢體軟靈,感覺異常靈敏,難以達到如此境界。


[原文]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由此而及也

[注譯]《孫子》。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又曰“善攻者敵莫能禦之,善守者敵莫能攻之”。精於太極拳術的人,因能虛靜而陰陽相合;因感覺靈敏而能剛柔相擠。敵方任何一個微小動作我都瞭解在胸,而我行動意圖敵方卻渾然不知。拳術家所向無敵都經由這一途徑。


[原文]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耳

[注譯]斯:代詞,此這。斯技:這種技藝,泛指各種門類的拳術。意為:就武術而言,門派種類很多。流派不同,當然姿勢也各有區別。但除太極拳外,其他拳術都特別重視力量與速度的訓練。以壯欺弱,以快打慢。而不求懂勁、輕靈、以靜制動等決。


[原文]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此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所為也

[注譯]力氣大的打贏體弱乏力的,身手敏捷的打敗反映遲鈍的,這都是天賦的能力,不是因勤奮學習而達到的。


[原文]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禦眾之形,快何能為


[注譯]古稱七十為耄,八十為耋。意為年老之人力量匱乏,行動遲緩。“四兩撥千斤”太極拳推手歌決中句。如秤衡秤物,小小秤砣能稱千斤全賴杠杆、斜面之理。太極拳以小力勝大力,與物理學杠杆、斜面之理相吻合,是有其科學依據的。年老力衰之人能抗禦眾人圍攻,絕非依仗手腳速度快而已,全*多年修煉的太極功夫。


[原文]立如平准,活似車輪

[注譯]平准,指秤提上的刀刃。中正靈敏。太極拳中正安靜,不偏不倚,脊背三關自然暢通。秤敵來力大小精確無誤。太極拳圓妙莊嚴,靈活無滯,周身轉動如同車輪。


[原文]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欲避此病,須知陰陽

[注譯]偏沉:因傾斜而傾覆。太極拳講求中正平圓,不可前俯後仰,左右傾斜。不正則偏,偏則易傾。雙重;雙腿僵直,平均踏地。太極拳要雙腿靈話,分清虛實,不宜太死板。《老子》曰“跨者不行”就是講兩腿*開平均著地,不如倒換虛實,就是無法走路,所以犯雙重之病的人,行動必然遲滯,要想解除雙重之病,就 要懂得分清陰陽虛實。


[原文]粘即是走,走即是粘

[注譯]制敵勁為粘,化敵勁為走。二者本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不可分割。制而化之,化而制之,制離不開化,化的同時就是制。


[原文]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擠,方為懂勁

[注譯]陰陽請參閱第六部分名詞解釋。陰陽互為消長,二者如磁鐵之兩極,不可分割。得太極拳三昧者方有知己知彼之剛柔虛實。陰陽虛實相輔相成,不失其機,才是真的懂勁。


[原文]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

[注譯]只有懂勁後,方能愈練愈精。若不懂勁,則越練越不精。懂勁後再默默下功夫,往精細處揣摩就會達到隨心所欲的地步了。


[原本]本是舍已從人,多誤捨近求遠

[注譯]在與敵交手時不可強行以我為中心,一意孤行,過於執著,固執已行,而要隨機應變,不拘成見,舍掉自我,做不到舍已從人就會逆勢妄動,動則得咎。


[原文]所謂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注譯]太極拳就是在矛盾對立中求得統一,在運動變化中求得平衡,所以極其精微細密一不小心就會滑向謬誤。真心修煉太極拳的人不能不審慎辨別正誤,否則會在謬誤的道路上越滑越遠。是本為代詞,此為動詞,意即為了廣大太極拳修煉者能步入正途,因此寫了這篇論著,作為全文的結束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