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5日 二零零九年推廣太極文化邀請賽 |
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
二零零九年推廣太極文化邀請賽
『二零零九年推廣太極文化邀請賽』,由香港中華內家拳總會及官觀區議會資助合辦,宗旨推廣太極拳文化,鼓勵市民參與強身健體活動,弘揚國粹。於2009年11月15日在九龍灣體育館完滿結束,並謝謝主辦機構。香港北區青苗太極拳會當日派出學員十二人出席參加比賽,並得兩項單人『楊式太極刀』季軍及一項集體『太極劍』季軍的優異成績回歸。各學員經過此次活動認識了拳友、對太極拳有了更深的體會、更得到寶貴的交流經驗,望各位同學日後更加努力,拳藝更進一步。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一些前輩的風彩
1/. 楊澄甫先生拳架
2/. 傅鐘文師傅楊氏太極拳(a)
3/. 傅鐘文師傅楊氏太極拳(b)
4/. 傅鐘文師傅太極劍、太極大槍
5/. 傅鐘文師傅推手演練
6/. 傅鐘文師傅( II )
7/. 傅聲遠師傅八十五式 (I)
8/. 傅聲遠師傅八十五式 (II)
9/. 傅聲遠師傅推手 (I)
10/. 傅聲遠師傅推手 (II)
11/. 傅清泉師傅八十五式 (1)
12/. 傅清泉師傅八十五式 (2)
13/. 傅清泉師傅八十五式 (3)
2/. 傅鐘文師傅楊氏太極拳(a)
3/. 傅鐘文師傅楊氏太極拳(b)
4/. 傅鐘文師傅太極劍、太極大槍
5/. 傅鐘文師傅推手演練
6/. 傅鐘文師傅( II )
7/. 傅聲遠師傅八十五式 (I)
8/. 傅聲遠師傅八十五式 (II)
9/. 傅聲遠師傅推手 (I)
10/. 傅聲遠師傅推手 (II)
11/. 傅清泉師傅八十五式 (1)
12/. 傅清泉師傅八十五式 (2)
13/. 傅清泉師傅八十五式 (3)
2009年11月8日 星期日
疏菜禁忌
(貼文:sinny; 2009-11-8 香港太極功夫網論壇帖文)
世間萬物蘊藏陰陽並行的定律,有黑與白,美與醜,香與臭,食物中也是同時具有正負兩面,畢竟天下萬物沒有百分之百的完美,所以我們要對蔬菜進一步探討,除了能充飢養生外,是否蘊含哪些會傷身的禁忌?我們應該先瞭若指掌;然後才能知所規避,在飽食終日之餘,方能安然無恙,守住健康。
● 1 金針菜
先泡兩小時煮熟進食。
新鮮的金針菜,因含有「水仙鹼毒素」,生食會引起腹痛、腹瀉……等過敏症狀,故一定要先泡水兩小時,然後再用大火煮至熟透才可進食,隨意略炒就吃,很容易引發過敏。
鮮豔金黃色的乾金針菜,恐有硫磺加工,食後會造成食物中毒,故凡是乾金針菜最好能先用溫開水泡30分鐘,再入沸水中汆燙1分鐘,濾乾後再行煮食,比較安全。
● 2 茄子
經期及脾胃虛寒者別吃。
茄子性涼滑,脾胃虛寒不宜多吃,婦女經期前後也要盡量少吃,過老熟的茄子食後會中毒,不可進食。
茄子含有誘發過敏的成分,多吃會使人神經不安定,過敏體質者要避開勿吃。
● 3 芋頭
有痰、過敏體質者不宜。
芋頭的黏液會刺激咽喉黏膜,可能使咳嗽加劇以及生痰更多,所以咳嗽有痰者不宜 吃。
芋頭獨特的黏液會使手掌紅腫發癢,但有效的藥用成分就在黏液上,故烹煮前不要故 意洗掉黏液。但過敏體質者最好少吃。
● 4 韭菜
性溫熱 酒後不要吃。
韭菜屬於溫熱性,吃過量會神昏目,酒後尤其不可吃。患有風熱型感冒、上火發炎、麻疹、肺結核、便祕、痔瘡……等等病患,不宜進食。
韭菜的纖維特粗,有消化道疾病或消化不良者,不可一次吃太多,否則會腹脹難過。
● 5 菠菜
避免與高鈣食物同食。
菠菜含有較多的草酸,很容易與高鈣食物同食後,形成草酸鈣造成結石, 故菠菜要避免接觸豆腐、黑芝麻、優酪乳……等含鈣較高的食物,不要在一餐中或近時間內同時吃到,尤其是已患有結石的人,最好避開勿吃。
● 6 白蘿蔔
慢性胃炎等患者要避食。
白蘿蔔性寒涼,脾胃虛寒者、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單純甲狀腺腫……等患者均不宜多食。
白蘿蔔會影響中藥的藥效,特別是吃含有人參、何首烏、地黃……等中藥時,要避食白蘿蔔。
● 7 山藥
婦科腫瘤者不宜再吃。
山藥具有收斂的作用,便祕或排便不順者不可吃,否則便祕會更嚴重。
山藥多吃會促進人體分泌賀爾蒙,對一般人有益,但婦科腫瘤(包括子宮、卵巢、乳房)者,以及男性攝護腺腫瘤者均不宜進食,否則會助長腫瘤。
● 8 薑
薑一腐爛便要丟棄。
生薑只要有一部分爛掉,便要整個丟棄,不可將爛掉部分切除,留下好的部分用,因當生薑腐爛時,薑體內便會產生很強的「黃樟素」,黃樟素吃進體內,會造成肝細胞病變,嚴重影響健康,故只要薑一有腐爛,便要丟棄,不要因小失大。
● 9 馬鈴薯
發芽與綠皮馬鈴薯勿買。
馬鈴薯發芽後會產生大量的「龍葵素」,尤其在芽眼周圍含量最高,馬鈴薯的表皮變綠,也含有龍葵素,切忌吃到含有「龍葵素」的馬鈴薯,否則會引發噁心、嘔吐、腹瀉、甚至昏迷,孕婦吃到則可能會流產,故凡是發芽與綠皮的馬鈴薯千萬不要買。
● 10 番茄
未熟番茄含龍葵素。
未熟的番茄含有大量的「龍葵素」,這是一種生物鹼,具有腐蝕性和溶血性,青番茄大量進食後,會造成急性食物中毒,引發咽喉麻癢、胃部灼痛、胃腸發炎等症狀,故番茄必須買熟透的、全紅的,比較安全。
以上蔬菜只要避開禁忌,均十分有益健康,禍從口入,謹慎為妙!
世間萬物蘊藏陰陽並行的定律,有黑與白,美與醜,香與臭,食物中也是同時具有正負兩面,畢竟天下萬物沒有百分之百的完美,所以我們要對蔬菜進一步探討,除了能充飢養生外,是否蘊含哪些會傷身的禁忌?我們應該先瞭若指掌;然後才能知所規避,在飽食終日之餘,方能安然無恙,守住健康。
● 1 金針菜
先泡兩小時煮熟進食。
新鮮的金針菜,因含有「水仙鹼毒素」,生食會引起腹痛、腹瀉……等過敏症狀,故一定要先泡水兩小時,然後再用大火煮至熟透才可進食,隨意略炒就吃,很容易引發過敏。
鮮豔金黃色的乾金針菜,恐有硫磺加工,食後會造成食物中毒,故凡是乾金針菜最好能先用溫開水泡30分鐘,再入沸水中汆燙1分鐘,濾乾後再行煮食,比較安全。
● 2 茄子
經期及脾胃虛寒者別吃。
茄子性涼滑,脾胃虛寒不宜多吃,婦女經期前後也要盡量少吃,過老熟的茄子食後會中毒,不可進食。
茄子含有誘發過敏的成分,多吃會使人神經不安定,過敏體質者要避開勿吃。
● 3 芋頭
有痰、過敏體質者不宜。
芋頭的黏液會刺激咽喉黏膜,可能使咳嗽加劇以及生痰更多,所以咳嗽有痰者不宜 吃。
芋頭獨特的黏液會使手掌紅腫發癢,但有效的藥用成分就在黏液上,故烹煮前不要故 意洗掉黏液。但過敏體質者最好少吃。
● 4 韭菜
性溫熱 酒後不要吃。
韭菜屬於溫熱性,吃過量會神昏目,酒後尤其不可吃。患有風熱型感冒、上火發炎、麻疹、肺結核、便祕、痔瘡……等等病患,不宜進食。
韭菜的纖維特粗,有消化道疾病或消化不良者,不可一次吃太多,否則會腹脹難過。
● 5 菠菜
避免與高鈣食物同食。
菠菜含有較多的草酸,很容易與高鈣食物同食後,形成草酸鈣造成結石, 故菠菜要避免接觸豆腐、黑芝麻、優酪乳……等含鈣較高的食物,不要在一餐中或近時間內同時吃到,尤其是已患有結石的人,最好避開勿吃。
● 6 白蘿蔔
慢性胃炎等患者要避食。
白蘿蔔性寒涼,脾胃虛寒者、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單純甲狀腺腫……等患者均不宜多食。
白蘿蔔會影響中藥的藥效,特別是吃含有人參、何首烏、地黃……等中藥時,要避食白蘿蔔。
● 7 山藥
婦科腫瘤者不宜再吃。
山藥具有收斂的作用,便祕或排便不順者不可吃,否則便祕會更嚴重。
山藥多吃會促進人體分泌賀爾蒙,對一般人有益,但婦科腫瘤(包括子宮、卵巢、乳房)者,以及男性攝護腺腫瘤者均不宜進食,否則會助長腫瘤。
● 8 薑
薑一腐爛便要丟棄。
生薑只要有一部分爛掉,便要整個丟棄,不可將爛掉部分切除,留下好的部分用,因當生薑腐爛時,薑體內便會產生很強的「黃樟素」,黃樟素吃進體內,會造成肝細胞病變,嚴重影響健康,故只要薑一有腐爛,便要丟棄,不要因小失大。
● 9 馬鈴薯
發芽與綠皮馬鈴薯勿買。
馬鈴薯發芽後會產生大量的「龍葵素」,尤其在芽眼周圍含量最高,馬鈴薯的表皮變綠,也含有龍葵素,切忌吃到含有「龍葵素」的馬鈴薯,否則會引發噁心、嘔吐、腹瀉、甚至昏迷,孕婦吃到則可能會流產,故凡是發芽與綠皮的馬鈴薯千萬不要買。
● 10 番茄
未熟番茄含龍葵素。
未熟的番茄含有大量的「龍葵素」,這是一種生物鹼,具有腐蝕性和溶血性,青番茄大量進食後,會造成急性食物中毒,引發咽喉麻癢、胃部灼痛、胃腸發炎等症狀,故番茄必須買熟透的、全紅的,比較安全。
以上蔬菜只要避開禁忌,均十分有益健康,禍從口入,謹慎為妙!
論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
(貼文:君子不器 2009-11-8;香港太極功夫網論壇帖文)
眼法
眼,是傳達意志、指揮全身因敵變化的器官,又是負責觀察敵情和地形以便能進攻退守的器官,眼有顧、盼之分,有點、面、虛、實的變化,顧是眼視力的集中點,為實,盼是除集中點外視力所及範圍的面,為虛。陳式拳每個式子都有一定的主要方向,即是當未動步前,以出步的方向為主;出步方向定後,則以手的最後攻擊目標為准,因此眼的方向和身法步法一致的為順,眼的方向與身體旋轉和手法變化過程中的方向相反者為逆。腿與ì是服從眼的指揮而因敵變化,以轉換進退的。
手法
手部自轉分為順逆兩種,凡大指向外翻轉將掌心轉向上,則為順纏,小指向外翻轉將掌心轉向下,則為逆纏。手與臂部的配合著向左右、前後、上下旋轉,則為公轉。公轉分正旋和反旋兩種,右手沿順時針轉圈為正旋,逆時針轉圈為反旋,左手則相反。人的動靜開合,連初生的娃娃都會,同時也自然會自轉和公轉,這是人的本能。至於開合、曲伸的無過、不及,就必須通過學與練,才能做得十分恰當。 在太極拳各流派中,洪傳陳式太極拳的手法有其獨特的風格,一是講究手型的正確,一般只用螺旋掌,也叫瓦攏掌,腕部沒有折疊動作,中指尖要求高於肘窩,大指外展,小指內勾,勞宮內含,根合稍開,中指領勁。二是洪均生先生強調自轉和公轉是人的本能,並不是說原來沒有這個規律,關鍵是自轉和公轉的配合的無過不及。但大多數練習者卻忽視了這一點,而專講配合,弄得繁瑣複雜,切記,越複雜繁瑣就不能講得完全,總會有遺漏之處,只要我們專注於無過不及,陰陽相濟,就抓住了主要矛盾,才能起到綱舉目張,提綱挈領的效果。
步法
步型大略有馬步、弓步、僕步、盤步、虛步、獨立步等六類,每一類又有左右、大小、側半之分。馬步有小正馬步(兩腳平行與肩同寬),大正馬步(兩足約兩肩寬),左右側馬步(兩足兩肩寬,前足外擺45度,後足內扣45度,前膝弓的少些),半馬步(將側馬步的前足膝略放鬆半弓),內外八字步(側馬步前足尖內勾外擺45度,只用於式子中轉換之處),左右弓蹬步,後腿要微曲。僕步有大中小之分,大僕步(兩足三肩寬,後膝曲住,蹋好襠勁,前足踵貼地進至一半時,以腿肚貼地進到位,即將後膝向內塌下,離地寸許),中、小僕步(兩足兩肩或一肩寬,以腳踵一步到位,小腿肚不貼地,前腳內扣45度,後膝不內塌)。盤步,以前足跟後腳尖為軸,前腳尖外擺45度,後腳跟外擰45度),有左右大小之分,小盤步兩足一肩寬,大盤步兩足兩肩寬。虛步分左前、右前、左後、右後四種,足跟虛即可,不一定是足跟離地。進步時,以腳踵著地,後退時,以腳尖著地。大腿跟與膝略高。如果我們將《實用拳法》一書中的手型、步法等重複的描述去掉,大概剩下的就是眼法、身法、手法和步法的變換了,俗雲: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傅。打人步不到,打人不為妙。意到、氣到、力到,眼到、步到、手到。內外相合,一觸即發,此為一切拳法的要義,而步法的變換則是拳法的核心和基礎。步法的變換主要涉及到腰、胯與重心。洪均生先生在¨太極拳流傳中存在的問題”之¨2、關於重心問題”中說:平准、車軸都是取用杠杆方面的支點,支點是不能移動的。重心全部移於某腿,不但與平准、車軸的要求不同,而且違反陳式重心隨遇平衡的原則。此種認識是值得商磋的。因為在實戰中,大多是靠移動支點或重心來實現的其巧妙的杠杆力的,當然也有移動砝碼的時候。要做到隨遇平衡,有時需要進退步法,在轉換步法的瞬間,是獨立步,重心自然會在支撐腿上,否則自身不穩,在實戰中,移動步子均需在敵人背勢時進行,若我處於背勢,決無移動步子之理,否則就要為對方所乘。但實際練習中卻成了重心只在中間旋轉,弓、馬、盤等諸步子不分,只有一種步子,需知發力是只用半馬步,但化勁時還需用到其它的步法,此學拳中本本主義、教條主義,千萬要不得。
身法
負責帶動步、手而因敵變化,它的規律是動中的中正安舒,而非呆板的中正。頂勁虛領,涵胸撥背,松肩墜肘,襠勁松塌,腰如車軸,尾閭後翻,氣沉丹田,松胯圓襠,膝與踵齊,上下提落,略向裡合,成三à形。身分上、中、下三盤,共九節。三節不明,終身是空。此身法要求中的¨尾閭後翻”,在實際練習中大多做成了臀部後翻,應該做到臀部向下收斂,才能真正體會到尾閭後翻的妙處。實質是真氣經尾閭穴後翻。非外形後翻。所謂¨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在沒有出現真氣發動、兩腎如燙時枉談尾閭後翻,是緣木求魚,盲人摸瞎馬。內修則為¨無水煮空鐺、無有麥子空挨磨”。
勁法
掤,廣義指的是內勁,狹義指的是掤法。捋、擠、按、采、手、 列、肘、靠八法,皆由掤勁螺旋變化而來。凡是和對方接手的第一個動作及轉折變化形式的動作,都有是掤的著法。它有內外、左右、上下、斜正的變化。特別是當勁路轉換時的小掤法,更為複雜而重要。手的八法皆需有掤勁,若無掤勁,便是有形無質。捋,手部纏絲為雙順纏,前手搭制對方肘外上側,後手纏引對方腕部,貼於心口前。擠,為手背向著對方的著法,擠有前平擠,向上的擠和向下擠。按,是手心向著對方肢體任何部位的著法。采挒與捋相似,但勁路毫不相干,采,接手後即變逆纏,向高處走大圈,勁路與對方的力合(同向)的多,列比捋圈略小,捋前手高後手低,而列則相反,接手後即由合走分力。采捋列均分為單雙。肘有順攔、拗攔、背折、連環等多種形式和不同方向的用法。靠分肩、背、臀、胯、膝、腿等部位的靠法。
洪均生先生認為¨太極是掤勁,行勁走螺旋”,理與法要分清,勁與著需分清。勁法為無形,著法為有形。勁只一勁,著則萬殊,而理唯一貫。太極者,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各勁之要點在由掤勁變化為其它七個勁的過程,有¨手扶八方線,勁法任意換”的說法。洪均生先生要求在點上要有八勁的變化。如何在與敵手在接觸點上進行八法、八勁的變化呢?為了敘述方便,我們這樣給八法定義:假設敵手沿水準方向向我進攻。向前上方45度,為掤,先塌襠,在接觸點上劃一小圈,手背對敵向前上下30度範圍內,轉腰為擠,分平擠,上擠、下擠。向前下45度至90度,手向著敵方任意身體部位,為按。沿敵手方向,轉腰斜走45度,為捋。先將敵手向上外斜解45度引一大圈,然後收肘,勁向下外45度走一小圈,為采。反之,先向下引一小圈,收肘,向外上斜45度走一大圈,為列。肘、肩、胯、膝、ì,若依此法走勁,也可走出八法、八勁來,只是名稱改變了而已,但是勁路的變化,仍需遵循拳法基本規律。這種定義與洪均生先生所說的八法完全不同。只是為了好記而已。而勁法的運行可以這樣理解:在一個點上是能夠向它的360度方向發出。但總要保證不使雙方所產生的合力指向自己。
推手,也稱打手,陳溝原稱擖手,民間將兩股線合一處,名為擖線。因推手時雙方的手臂交互在一起纏繞運動,有似合線,因取名為擖手。陳式太極拳推手與各家的不同,外形的不同,可以看得出來,內勁的運用,則必須真正內行方能度而知之。接手的規律為左手來左手迎,右手來右手迎,且要從敵手的外側迎之。推手是一種科學試驗方法,是驗證每一招法的正確與否。掤化口訣為:¨直來橫撥,橫來捧壓”,接手時,需用纏法,否則非丟即頂。 推手的要點:頂中求掤,緊中求松,丟中求隨。如此這般,若是狂語。但在實際推手中,你連頂、緊、丟是什麼感覺,什麼滋味都能不知道,更不知什麼是掤、松和隨了。太極之真義,是在不丟不頂之中求消息,在不緊不懈之處求變化,在即引即進之時見分曉。為求速成而加進外家手法,力量訓練、是緣木求取魚,飲鳩止渴,非未受益而反受其害,此世之習太極者多誤入此途而不知返。太極者,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諸君能深悟此句,終生受益多矣哉!
練習陳式實用拳法六要領
(貼文:君子不器 2009-11-8 ;香港太極功夫網論壇帖文)
已故太極名家洪均生先生,從師于陳式太極拳宗師陳發科,在原陳式太極拳套路基礎上,傾畢生之心血,按實戰要求精心創編出《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拳法精妙,樸實無華,講究實用。
由於該拳法看似無奇,實則精妙,要求非常嚴格,習練者多不得要領,或半途而廢,或習練數十年毫無建樹。我通過近二十年的習練與教拳實踐,認為要掌握該拳法,除要嚴格恪守其他一些太極拳運動要求外,應特別留意六個要領。
一、心靜神舒 持之以恆
習練太極拳應力戒心浮氣躁,急功近利。許多習練者在三個階段易放棄,需要過三關。一是初學階段要過為難關。初習太極,身體僵硬,動作不甚協調,易使人感覺自己太笨、無靈性、不適合習武而放棄。二是習練半年要過枯燥關。習練半年後,新鮮感漸失,每日按時重複演練,易因感覺枯燥無味而放棄。三是一年半後要過氣餒關。堅持習練一年半至兩年,自感比較刻苦,然而進步不大,銳氣盡失,易因氣餒而放棄。
習練太極拳須做到“身雖動,心貴靜,氣須斂,神宜舒”。動作柔和飄逸,柔中寓剛,形神相合,連綿不斷。習練過程亦即對自己意志的磨練過程,意剛志堅,鍥而不捨,何患無成?
二、實戰為准 力戒“花架”
洪老先生在世之時,曾對學生們說:“這套拳沒有一個動作是空的,都是有用的。”並依此作為衡量正確與否的標準。套路中的許多手上動作幅度很小,不甚美觀。比如其中的一些捋法、捌法等為後手纏腕、前手制肘,兩手距離要求一前臂寬,因而顯得動作不甚舒展。很多習練者無視用法要求,本末倒置,一味追求演練的視覺效果,因而枉費功夫,令人惋惜。
三、松肩墜肘 中正安舒
初學者最易出現的錯誤有兩個方面:一是肩臂僵硬,欲起手先起肘;二是肩斜身歪,哈腰低頭。此兩方面毛病不僅易犯,而且很容易形成習慣,在習練之處如不嚴格規範,及時糾正,久之易成頑症,再糾正困難很大,因此,教與學者皆不可輕視之。
<br> 初學太極,特別是業餘練者,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全領會和掌握拳法要領,尤其是一些細節上的東西。但是,作為動作基本要領,松肩墜肘、中正安舒,是必須從始至終進行嚴格要求和規範的,惟有此,方可少走彎路。
四、謹防“尖襠”穩定重心
業餘太極拳習練者,多將練太極拳作為健身娛樂之手段,教與學者皆不甚嚴格,從而導致動作不規範,雖長期演練但進步緩慢。經常見到習練陳式實用拳法數年者,仍明顯存有“尖襠”之病,重心不穩,毫無太極拳運動的柔美之感,更無走粘之妙。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要求襠開要圓,最忌“人字襠”。對於襠部要求,洪公曾說:“陳式太極拳與其他各式的根本區別在於下盤尾骨微向後翻,它的姿勢恰如我們端坐的樣子。襠部只要能開得圓,自然能塌得下,使重心降低,加強軀幹的穩定。”陳鑫也曾指出“尾骨長強穴微向後翻”,這樣的姿勢可使小腹下邊斜向裡收。一來氣自然沉于丹田,二來大腿根的兩條大筋放鬆,可加大軀幹旋轉的角度,以保持重心的下降與隨遇平衡。
五、步型多變 轉換靈活
目前,社會上教授陳式實用拳法者,多注意上肢的運動變化,而疏於對下盤的要求,致使習練該拳法者多不明下盤規範,尤其步型無多少變化,一路拳打下來,基本上都是處於正馬步狀態,導致步法僵硬不活、步型虛實轉換不靈,嚴重制約著運動水準的發揮與提高。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的步型多變,共分六大類,即馬、虛、僕、弓、盤、獨。每一類中,又有左、右、大、小、側、半之分,其變化非常複雜,也十分重要,不可等閒視之。陳鑫曾指出:“手到腳不到,發人不巧妙。”足可見練拳過程中,步型、步法的重要性。習練拳法,只有刻刻留心、處處留意,方有所得。
六、氣宜鼓蕩 蓄髮鮮明
陳式太極拳的運動特點是:纏繞折疊、松活彈抖、快慢相間、蓄髮互變。多數教授陳式實用拳法者,只注重外形的指導,很少涉及內氣的培養、訓練和勁力蓄髮變化的掌握,致使習練者把實用拳法練成了“太極操”。
歷史上,太極拳家所遺練拳秘訣中,多有對“氣”“蓄”“發”的論述。例如,王宗嶽《太極拳論》中的“虛領頂勁,氣沉丹田”;武禹襄所作的《太極拳解》中也明確提出“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運勁如百煉鋼,何堅不催”等等。習練者要將“樁功”和其他功力訓練手段放在與套路演練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注意對精、氣、神的培養,逐步達到剛柔、蓄髮、走粘的靈活轉換,以促進自身太極水準的不斷提高。太極拳,拳理系統、完整、深奧,拳法嚴謹、精妙,非長期認真鑽研,刻苦習練,而難有建樹。當然,也絕非不可企及,只要能持之以恆,定會有所成就!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