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太極功夫網論壇帖文】
(文/陶政宏 )
就中國武術目前的局面而言,是十分混亂的。既有民間武術,又有官方武術。民間武術雖以傳統武術為主體,但近年來也湧現了不少新興拳道。新興拳道多以徒手技術為主,少有冷兵技術。這也說明,冷兵技術已不再受到重視。傳統武術由於受古代武舞的影響,多以套路的形式存在,實戰練習較少,流傳至今大多變成了健身操。無論是傳統武術還是新興拳道,由於目前還沒有一個良好的實戰交流平台來促進實戰技術的提高,其防身功效總體而言,微乎其微。再說官方武術,官方武術分為競技武術和軍旅武術。所謂競技武術指的是國家有關部門創編的各種競賽套路,實際上等同於武舞,其防身功效幾乎為零。目前的軍旅武術卻是形同虛設,由於現代化戰爭武術已經沒有了用武之地,也就不再受到重視,而古代的軍旅武術又早已失傳。無論是古代的軍旅武術還是現代的軍旅武術,都很難在民間流傳,其原因就是過於簡單,感覺學和沒學一個樣。軍旅武術不在於那幾個簡單的動作上,而在於實戰鍛煉上,那幾個簡單的動作在實戰中所起的作用微不足道。由此也說明,實戰鍛煉的重要性。就目前中國武術的總體而言,實戰鍛煉實在是少得可憐,實戰能力難以得到提高。由於實戰鍛煉太少,民間的傳統武術大多蛻變成了健身操,而官方的競技武術則演變成了武舞。
武術的職能是防身抗暴,如果武術脫離了防身抗暴的職能,它將會變成健身操或武舞。如果中國武術不想被人家罵成是“花架子”的話,那麼請尊重武術的職能!
中國民間的傳統武術門派眾多,而且新興拳道還在不斷地湧現,這就需要一個良好的實戰交流平台,來促進實戰技術的提高和發展。 1979年官方推出了散打比賽這個實戰交流平台,官方創辦這個賽事的初衷是想讓各門各派的選手在擂台上盡顯各自門派的武技風格,結果全都變成了拳擊加腿法。什麼原因?那是因為戴上拳套所導致的結果。戴上拳套如果你不按拳擊的發拳技術出拳,那將會是很彆扭的。為了適應散打的比賽規則,各地武校紛紛開設散打項目,專門傳授散打比賽技術和散打比賽經驗,使散打變成了一項體育運動,逐步形成了目前的拳擊加腿法加摔法的競技風格。由於散打比賽規則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使中國武術的技擊風格難以在散打擂台上展示。後來河南衛視《武林風》欄目舉辦的搏擊賽事也沒能擺脫拳擊加腿法的競技風格,其原因就是戴拳套比賽的結果。
隨著綜合格鬥比賽在國際上的興起,中國也引進了這種賽事體制——英雄榜。英雄榜是一種戴分指拳套進行的格鬥比賽,這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拳擊技術的束縛。但由於比賽規則在很大程度上鼓勵地面技術的使用,使比賽的總體格鬥風格嚴重脫離了現實格鬥風格。
為了還原真實的武林擂台爭霸,2007年央視體育頻道推出了一項格鬥賽事——武林大會。武林大會是一種不戴拳套進行的格鬥比賽,雖然擺脫了拳擊技術的束縛,但由於比賽是分拳種進行的,無法實現門派間的實戰技術交流。這對於推動傳統武術實戰技術的提高和發展,意義不大。
為了還原傳統武術的本來面目,繼武林大會之後,官方相關部門又推出了一個中國武術職業聯賽,簡稱“WMA”。 WMA比賽雖然不分拳種,也不戴拳套,但為了使比賽能夠呈現出中國傳統武術的技擊風格,比賽採用了明末清初時期交手比武的形式,並要求參賽選手必須使用WMA比賽規定的30招技法,這個荒唐的規定將會阻礙實戰技術的發展。明末清初時期的交手比武是比武雙方搭上手以後即可開打,雙方分開後需要重新搭上手再打,每次搭手為一個回合。而目前的WMA比賽只是開打前走了那麼一個搭手的形式,雙方分開後不需要重新搭手可以繼續打。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現今流傳下來的傳統拳法大多是受明末清初時期交手比武的影響創編的拳法,不搭上手打,那些招式就顯得不太好用。對於交手的比武形式,當時北方流行的是單搭手,而南方流行的是雙搭手。還有一些拳法是不講究搭手的。時代在進步,武術也在發展,交手比武的年代早已成為歷史,沒有復興的必要,因為交手比武嚴重脫離了現實格鬥的實際。
武術比的是什麼?武術比的是實戰對抗,而不是套路表演,自古以來都是如此,只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為了社會安定,提倡“武術健身”,官方才把武術比賽確定為套路比賽。為了規範套路比賽,官方創編了很多競賽套路,甚至還出現了個人自編的參賽套路——自選套路,使套路武術向武舞的方向發展。如果官方能夠把目前的競賽套路和自選套路作為武舞劃歸為體育舞蹈類,並把套路比賽改為武舞比賽,那麼中國武術的混亂局面就容易梳理了。對於民間武術,可以任由其發展,誰造拳或改拳,那是人家的自由,官方無權干涉,官方只需建立一個實戰交流平台來促進實戰技術的提高和發展。對於目前國內的各種搏擊比賽都不足以帶動民間武術的發展,這就需要官方重新建立一個較為完善的賽事體制。
那麼,如何建立一個較為完善的賽事體制呢?首先,我們要確定比賽的內容是冷兵還是徒手。在法制社會的今天,大部分冷兵器已被列入管製刀具,再加之攜帶不便,百姓習武防身主要還是依賴拳腳功夫,而冷兵技術的發展近乎於停滯狀態,所以,比賽的內容應確定為徒手格鬥。這個我想大家應該沒什麼異議。第二,要有長遠的戰略目標,與國際接軌,並努力推向奧運會。這就需要一個恰當的賽事名稱,打造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品牌賽事。
那麼,如何來確定一個能夠體現“徒手格鬥”之意的賽事名稱呢?是叫“散打”,還是叫“散手”呢?散打就是隨便打,散打比賽就是隨便打的比賽。 “散打”一詞由於無法界定徒手還是冷兵,用它來作為徒手格鬥比賽的名稱有點欠妥。我們再來研究一下“散手”這個詞,散手就是散招,散手比賽就是拆招比賽。如果WMA的賽事名稱換作“散手”還是比較恰當的,但是作為徒手格鬥比賽的名稱還是欠妥。那麼“武林風”、“英雄榜”,還有“武林大會”呢?那就更是無法表現“徒手格鬥”的意思了。在此,我推荐一個中國古代的徒手格鬥比賽的名稱——“手搏”。 “手搏”一詞給人的直觀印像是:不戴拳套,不拿武器,赤手空拳地進行搏鬥。翻譯成英文應該是“unarmed fighting”,意思是手無寸鐵的搏鬥。把“手搏比賽”翻譯成英文應該是“unarmed fighting match”,意思是手無寸鐵的搏鬥比賽,簡稱“UFM”。目前,民間已經有人在搞手搏技術的研究,早在1999年,旅法華人袁祖謀先生就將中國式摔跤與散打糅合在一起,推出了一個新的武術技擊運動——現代手搏。而我們不是要推出一個手搏技擊術,我們是要推出一個手搏賽事,官方通過舉辦手搏比賽來帶動民間武術的發展。如果“手搏”一詞能夠作為中國武術徒手格鬥比賽的名稱被官方確定下來的話,下一步,我們就要著手研究手搏的比賽規則。
對於手搏比賽規則的研究制定,我們可以藉鑑一下民間武術空拳的比賽規則。首先是擂台的設立。擂台為10米直徑的圓形防滑地毯,地毯由紅、黃、藍三色組成。中心部分是兩米直徑的紅色圓心,紅色圓心的外圍是兩米寬度的黃色圓環,黃色圓環的外圍是兩米寬度的藍色圓環。擂台無護欄,圖案如箭靶。
擂台為圓形的好處就是沒有死角,便於參賽拳手迂迴周旋。擂台由三種顏色組成主要是為了讓參賽拳手在擂台上能夠用余光來判斷自己所在的位置。考慮到可能會有色盲的拳手參賽,常見的色盲患者多為紅綠不分和藍綠不分,所以擂台是由紅、黃、藍顏料三原色組成,而不是由紅、綠、藍色光三原色組成。選用防滑地毯做擂台,一則是為了減少摔傷機率,二則是為了搬運方便。為了參賽拳手的安全,擂台無護欄,不設高台,參賽拳手如果受到難以抵擋的攻擊威脅時以便逃離擂台。
第二是參賽拳手的資格要求。凡是年齡在18—38周歲之間的男女合法公民,無論習練什麼拳種,只要身體健康均可報名參賽。
第三是比賽規則的製定。比賽分男子和女子兩組,不分體重級別,是一對一的比賽。參賽拳手必須穿指定的練功服徒手進行比賽,不戴護具,不戴拳套,不限制打法。比賽分三輪,參賽拳手自己有權決定參加幾輪比賽,每輪比賽每位拳手只打一場。男子組比賽每場限制在五分鐘以內,女子組比賽每場限制在三分鐘以內。每輪比賽前,參賽拳手都要抽籤組對進行比賽,標籤為順序號標籤(1、2、3、4、5……)。 1號拳手跟2號拳手組對比賽,如果1號拳手棄權則2號拳手跟3號拳手組對比賽,2號拳手跟3號拳手比賽完畢,4號拳手再跟5號拳手組對比賽,依此類推,如果最後一位拳手無人與之組對比賽則此輪免賽無成績。每場比賽結束後,由評委會的若干個評委根據拳手在擂台上的技術表現分別為兩位拳手打分,滿分為10分。在若干個評委給某位拳手打的分數中須要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再把剩下的分數平均就是某位拳手所得的分數。三輪比賽結束後,取每位參賽拳手的最高一次得分進行排名,如果排名遇到得分相同的情況須要評委投票決定排名次序,排名前十位以內的參賽拳手為本屆比賽的獲獎拳手。
為了比賽安全場上設兩名裁判,兩名裁判在擂台外監督拳手的比賽情況。本著“安全第一,比賽第二”的原則,場上裁判有權可以隨時終止比賽。
參賽拳手如有下列行為將被取消參賽資格:1、比賽過程中,不聽從裁判口令的參賽拳手將被取消參賽資格。 2、比賽過程中,不穿指定練功服的參賽拳手將被取消參賽資格。 3、比賽過程中,打傷或誤傷對手的參賽拳手將被取消參賽資格。 4、比賽過程中,阻截對手上擂台的參賽拳手將被取消參賽資格。 5、比賽過程中,在擂台以外毆打的參賽拳手將被取消參賽資格。 6、比賽過程中,使用暗器或藥物的參賽拳手將被取消參賽資格。
如遇下列情況應立即終止比賽:1、比賽過程中,參賽拳手如有受傷情況發生應立即終止比賽,宣告本場比賽結束。 2、比賽過程中,參賽拳手雙方消極對峙或僵持三次超過10秒,宣告本場比賽結束。 3、比賽過程中,參賽拳手消極挨打超過10秒或一方達到三次,宣告本場比賽結束。 4、比賽過程中,參賽拳手出離擂台超過10秒或一方達到三次,宣告本場比賽結束。 5、比賽過程中,參賽拳手如有一方被擒鎖控制三次超過10秒,宣告本場比賽結束。 6、比賽過程中,參賽拳手如有一方示意叫停應立即終止比賽,宣告本場比賽結束。
由於男女的體能差距較大,按性別分開比賽還是合理的,但是比賽不分體重級別,因為體重在實戰中所佔的優勢不是絕對的。如果你在大街上遇到一個比你魁梧的壯漢要打你,你還能對他說“你我不是一個級別的”?雖然比賽規定不戴護具,不戴拳套,不限制打法,但是打傷或誤傷對手的參賽拳手將被取消參賽資格。這條規定就是要求參賽拳手在比賽過程中要做到點到為止,文明競技。不限制你往哪兒打,但不可以打傷對手,甚至誤傷對手。由於對誤傷很難界定其是否故意,我們只能這樣規定。比賽過程中,參賽拳手如有受傷情況發生應立即終止比賽,宣告本場比賽結束。評委只給受傷的一方打分,而打傷對手的一方會被取消參賽資格。對於詐傷,原則上我們不作處罰,經醫務人員檢查確認其無大礙後,須徵求其本人意見,是否能夠繼續堅持比賽,如其本人表態不能繼續堅持比賽,則宣告本場比賽結束,然後由評委分別為兩位拳手打分。為了確保參賽拳手的人身安全,場上設兩名裁判監督拳手的比賽情況,兩名裁判可以隨時衝上前去製止惡意毆打對手的參賽拳手。比賽的目的是交流提高,不是你死我活的爭鬥,所以我們要提倡“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文明競技的賽風。不許打傷或誤傷對手,那該怎麼打?人或動物在現實生活中的搏斗形式有兩種:一種是真打實鬥;另一種是嬉戲打鬧。大家在學校上學期間一般都有過和同學嬉戲打鬧的經歷,在一起嬉戲打鬧時一般是不會下狠手的,“點到為止”就是嬉戲打鬧的潛規則。不練武的人在一起打打鬧鬧都會點到為止,難道練武的人連點到為止都做不到嗎?事實上,民間私下里的實戰切磋大多是按照“點到為止”這個潛規則進行的。由於規則規定不許打傷或誤傷對手,那麼會不會出現比賽雙方都不怎麼去顧及防守的情況呢?比賽雖然規定不許打傷或誤傷對手,但不能保證誰都能夠遵守規則中的規定,危險仍然時時存在,不顧及防守是很容易吃虧的。然而,如果給參賽拳手穿戴上不容易被打傷的護具,反倒容易出現比賽雙方都不怎麼去顧及防守的情況。穿戴上護具比賽,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比賽的安全性,但是參賽拳手在心理上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無論對手有多強,都敢於勇往直前,容易出現相互亂打的情況。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誰也不可能天天都要穿戴護具出門。由於比賽規則要求點到為止,這會使比賽的格鬥風格傾向於技巧型,蠻力型武功會少有用武之地。 “強者不練武,練武是懦夫”,為了防身而習武的老百姓多數為懦弱之輩,他們想求的是“以小胜大,以弱制強”的技巧型武功,所以,技巧型武功應成為武術發展的主流。在法制社會和平年代裡,我們習武防身應主張制服人而不是製死人,要避免防衛過當。對於比賽雙方出現消極對峙或僵持的情況,如果有三次超過10秒,則宣告本場比賽結束,由評委打分。人家不敢打,我們不能逼迫人家打,這不是奴隸社會的角斗場,比賽要人性化。對於消極對峙或僵持的認定,無論是相對而立還是糾纏在一起,就是雙方都處於相對靜止的狀態,哪怕有一方表現出躍躍欲試或迂迴周旋,都不算是消極對峙或僵持。對於比賽出現消極挨打的情況,規則中規定,如果參賽拳手消極挨打超過10秒或一方達到三次,則宣告本場比賽結束,由評委打分。這是出於保護參賽拳手的目的製定的條款。對於消極逃避,原則上我們不作處罰,人家也許採取的是後發製人的戰術,需要尋找時機進行反擊。如果雙方的實力差距較大,我們就更不能逼迫消極逃避的一方進行主動進攻,那將是很危險的。我們這種比賽不是KO勝制,是優勝制,通過評委打分來確定誰是優勝者,所以,沒有必要非得分出個勝負。對於出離擂台的認定,無論是主動出離擂台,還是被動出離擂台,只要有一隻腳出離了擂台,即被認定為出離擂台。出離擂台後,須主動返回擂台繼續比賽,對於阻截對手返回擂台的參賽拳手將被取消參賽資格。比賽雙方無論是一方出離擂台,還是雙方出離擂台,應立即暫停毆打對抗,返回擂台繼續比賽,禁止在擂台以外毆打,在擂台以外毆打的參賽拳手將被取消參賽資格。如果參賽拳手出離擂台超過10秒沒有返回或一方達到三次,則宣告本場比賽結束,由評委打分。比賽過程中,如有一方被擒鎖控制三次超過10秒,則宣告本場比賽結束,由評委打分。我們不反對使用反關節技術,也不反對使用鎖絞技術,但不可以過力,以免弄傷對手。如果被擒鎖控制的一方在10秒之內難以承受時,可以示意叫停。比賽過程中,參賽拳手如有一方示意叫停應立即終止比賽,宣告本場比賽結束,由評委打分。比賽為什麼要分三輪?每輪比賽前,參賽拳手都要抽籤組對進行比賽。如果你覺得你所抽到的對手太強,考慮自身的安全,你有權放棄此輪比賽,等待下一輪抽籤比賽。比賽分三輪就是要給參賽拳手提供選擇對手的機會,我們不能強迫參賽拳手必須跟所抽到的對手進行比賽,這也是為了比賽的安全確定的方案。但是,如果三輪比賽你都放棄了,本屆比賽你就白來了,沒有參賽成績。所以,每個參賽拳手如果不想白來,至少要參加一輪比賽。比賽規定,三輪比賽結束後,取每位參賽拳手的最高一次得分進行排名。如果第一輪比賽你得了9.99分,後兩輪比賽你就沒必要參加了。如果你在第一輪比賽中取得的成績不理想,你還可以參加後兩輪比賽繼續找機會發揮。如果你在第一輪比賽中受了點傷不便繼續參加比賽,你可以不參加後兩輪比賽,你在第一輪比賽中取得的成績就是你本屆比賽的成績。把針對個人技術表現的打分制應用到對抗競技比賽中合適嗎?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許、八黃、九姜維。”這是民間對三國時期武將的武力表現進行的排名,這九位武將他們之間有的從未動過武,甚至有的從未見過面,但是根據他們個人的武力表現還是能夠給他們排出名次的。在真打實鬥中,由於運氣等原因,有時會出現強者被弱者打敗的情況。然而,搏擊比賽畢竟不是真打實鬥,搏擊比賽比的應該是能力而不是運氣,採用打分制能夠比較公平合理地對參賽拳手進行排名。比如說,有兩位強手通過抽籤組對碰上了,假設其中的一位得了8.88分,而另一位得了8.86分,如果其他參賽拳手的得分沒有人超過這兩位的話,那麼這兩位強手將分別位列第一和第二。而分組淘汰賽的弊端就是如果兩位有奪冠希望的強手分到了一組,其中的某一位就要自認倒霉了。至於循環賽的弊端就是比賽的場次太多,誰也不敢保證自己不受傷,如果在前面的比賽里面受了傷,就會影響到後面比賽的發揮,甚至不能再繼續參加後面的比賽。這兩種賽制,運氣的成分太大。而我們搞的這種賽制,起碼要比分組淘汰賽和循環賽科學合理,所提倡的“點到為止”的競技原則至少要比空手道的“寸止”進步得多。此方案僅供國家有關部門研究參考,還望有識之士能夠把本文傳遞給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主任、中國武術協會主席高小軍先生。
(文/陶政宏 ;地址:黑龍江華電佳木斯發電有限公司30萬機組空壓站)
(簡體原文:
http://club.sports.sohu.com/r-zz0270-82549-0-0-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