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文:君子不器; 2007-1-4 香港太極功夫網論壇帖文)
<< 2005-12-31 博武國際武術網 楊振鐸 >>
我主要講兩個部分:一是堅持練太極拳的作用;二是怎樣練好太極拳。
第一部分 堅持練太極拳的作用
首先,談談楊氏太極拳的性質、特點和前景。楊氏太極拳代表著我國古老的傳統文化。在武術當中它好象先鋒一樣,總是走在前面。它的適應面廣,參加習練的人也很多。過去在山西省習練太極拳的人較少,現在就多了,社會上到處可見。楊氏太極拳總的特點是:緩慢柔和,式式均勻,姿勢舒展,勁在內涵,一般人都能接受。
太極拳過去屬於武術項目,在歷史上主要用於攻防。現在武器越來越發展了,過去只憑拳、腳、腿,刀、槍器械這類武器是近代發展起來的,相對武術的作用比較小了,但是還有用處,比如,部隊近距離的戰鬥,公安部門對敵人的擒拿格鬥,還用得著武術。太極拳屬於武術範疇,“武術”就是勁加技巧,有攻有防。有人稱太極拳為“太極拳武術”,既是武術,如果沒有攻防的內容,就像沒有生命,沒有靈魂一樣。太極拳屬於武術,它的一舉拳,一抬足,都包含著攻與防。講究手眼身法步。楊氏太極拳是一項多功能的活動,它不只局限於武術,它隨著社會的發展,除攻防作用外,還具有健身、養生、醫病、益智、陶冶情操、調節生活、創造健康的心理、優雅的氣質、高尚的追求等作用,以達到修身養性,延年益壽的目的。因為它的架子舒展,外形優美,一般拿它作為美學來欣賞。所以其發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有人說楊氏太極拳就是氣功,我認為它不是一般的氣功,氣功要求意守丹田,而楊氏太極拳則要求氣沉丹田,兩者是有區別的。在動作上,武術要窺測對方動向,要看對方動靜,你來我往,和意守丹田不同。由於氣功本身的特點決定,它沒有這個內容,精氣神表達不出來,練太極拳應該是兩目炯炯有神,否則神情表達不出來,神情是內在的,是太極拳最基本的內容,講究勁的內涵,所以楊氏太極拳講究內涵,不是不使勁的。有些同學練了太極拳體質增強了, 而且感到力的增長,這就是太極拳的養生內容。
其次,談談堅持練太極拳的作用。
(一)太極拳有養生作用,亦稱養生學。
有許多同志通過太極拳的活動鍛煉,慢性疾病無形中消失了。這也是一種醫療治病的手段。60年代我去上海,上海的醫生在給慢性病人開處方時,就建議打太極拳。因為打針吃藥效果不明顯,然而通過練拳效果很好。現在醫生也採用這種方法,藥物和鍛煉相結合。
山西于1982年成立了楊氏太極拳協會,至今已有13年了。那時會員只有200多人,現在發展到近2萬人,有60多個分會。其中有不少慢性病患者,如半身不隨的、神經衰弱的、心臟不好的、冠心病的、等等。通過太極拳活動,病情逐漸消失,體格日益建壯。有些同志不但自己受益,而且希望別人受益,有些慢性病患者,現在成了太極拳協會的老師,是楊氏太極拳協會的骨幹力量。在太極拳開展活動中做了很多工作,為人類造福做出了貢獻。這方面的事例舉不勝舉。
練楊氏太極拳就象寫功筆楷書一樣,一筆一畫的寫。它講究一招一式,清清楚楚,要求每式要有定勢。所以它的架子出來比較端正,姿勢舒展,再加勁的內涵,練出來它的形象在武術項目中比較優美。不僅中國人愛好,許多外國人都說它是“東方舞蹈”,“東方文化的瑰寶”。能強身健體,修心治病,是西方體育無與倫比的。
(二)太極拳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太極拳要求動靜結合,在習練過程中,要思想集中,處於平靜狀態。一般人們通過活動,都感到良好。
太極拳如果現在只局限於二人搏鬥,就不會發展到今天這麼大的適應面。它隨著時代的發展需要由單純的武術發展為多功能的活動專案。參與的人越來越多,老少皆宜,不分性別,不分老幼,不分腦體勞動,它的適應性強。現在很多體力勞動者也參加這項活動,因為它能起到調節的作用。一般的勞動是局部勞動精神系統沒有得到調節。通過太極拳活動,不論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都能達到體內平衡。“平衡”是中國太極拳的精髓,它能使身體內部疏通經絡,促進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等。楊氏太極拳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動作平穩緩和,式式均勻。比如心臟病患者,其心臟很脆弱,還有肝炎,都需要新鮮血液,凡是運動都能促進血液迴圈。但是激烈的運動對他們不適宜,接受不了。比如有心臟病的人,不能練武術中的長拳,它的動作比較激烈,勁形於外,一般的人接受不了。而練太極拳可以,它的動作緩慢、柔和、均勻。他們都能接受。只要堅持活動鍛煉效果就明顯。“流水不腐,戶樞不蠢”,意思是流動的水不會臭,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蟲蛀,就是這個道理。
有不少同志有神經衰弱症狀。主要是大腦過度興奮,不能自我抑制,經常失眠,越想睡越睡不著,就越興奮。在醫學上叫植物神經紊亂,失調不平衡。練太極拳能使紊亂的神經協調、平衡。因為太極拳要求“靜”,思想集中,精神貫注,排除雜念,只想練拳,思想處於高度集中,另一方面活動增加了體力疲勞,逐漸睡眠就正常了。如果在睡前練上一趟,信號來的更快。很多同志的神經衰弱就是通過規律性的活動好了的。
練太極拳不僅神經衰弱能痊癒,對高血壓也起作用。一般高血壓都伴隨著心臟病,屬於循環系統。此病大部分由精神因素所致。因為精神、情緒是人的一種心理變化,心情愉快時脈搏、呼吸、血壓、消化液的分泌。新陳代謝等都處於平衡、協調狀態。反之,情緒不好,生點氣,馬上血壓就增高。如果能經常保持精神愉快,心胸開闊,情緒穩定,血壓就會正常。這種“精神因素”從藥物中難於索取。但在練拳活動中能夠獲得。這種病要求“心靜”,環境“安靜”,同樣練拳也要求“心靜”、“體松”,環境“清靜”,二者統一在“靜”中,在“靜”中進行活動。思想集中,氣沉丹田,氣沉下去大腦感到清新,一般說靜著順,氣血暢,感覺舒服,反之,氣血上湧,就感到頭昏、心煩,血壓就起變化了。如果氣沉丹田,氣血比較舒暢,大腦就很清楚。特別是頭正頸直,身體各部位自然舒展,在心理上始終保持安靜狀態,練拳後就感到很輕鬆愉快、血壓也就穩定了。這就希望老年朋友們既要練功法,又要練功德,即修心養性,陶冶情操,要心胸開闊,豁達樂觀。美國哲學家斯奧塞有句名言:“生命的潮汐因快樂而升,痛苦而降”。
練太極拳不僅神經衰弱能痊癒,對高血壓也起作用。一般高血壓都伴隨著心臟病,屬於循環系統。此病大部分由精神因素所致。因為精神、情緒是人的一種心理變化,心情愉快時脈搏、呼吸、血壓、消化液的分泌。新陳代謝等都處於平衡、協調狀態。反之,情緒不好,生點氣,馬上血壓就增高。如果能經常保持精神愉快,心胸開闊,情緒穩定,血壓就會正常。這種“精神因素”從藥物中難於索取。但在練拳活動中能夠獲得。這種病要求“心靜”,環境“安靜”,同樣練拳也要求“心靜”、“體松”,環境“清靜”,二者統一在“靜”中,在“靜”中進行活動。思想集中,氣沉丹田,氣沉下去大腦感到清新,一般說靜著順,氣血暢,感覺舒服,反之,氣血上湧,就感到頭昏、心煩,血壓就起變化了。如果氣沉丹田,氣血比較舒暢,大腦就很清楚。特別是頭正頸直,身體各部位自然舒展,在心理上始終保持安靜狀態,練拳後就感到很輕鬆愉快、血壓也就穩定了。這就希望老年朋友們既要練功法,又要練功德,即修心養性,陶冶情操,要心胸開闊,豁達樂觀。美國哲學家斯奧塞有句名言:“生命的潮汐因快樂而升,痛苦而降”。
練太極拳,貴在堅持。“堅持”,說著容易,做著難。比如,國家規定的工間操,都知道是好事,有利於工作,有利於身心健康,堅持下來很不容易。雖是法定的時間,但堅持的單位並不多,慢慢就自流了。現在開展的全民健身計畫,所有的人都要參加體育運動,選擇哪項活動,要有正確地認識。根據大部分人的家好,是不習慣那種激烈有刺激的活動項目,如足球,它能牽動億萬人的心弦。但參與活動的僅有幾十個人。所以有些活動觀賞可以,親自參與不容易,這就需要考慮,哪項運動適合自己。
我認為太極拳就很好,老幼皆宜,場地簡單,器材簡便,受益較快,易於推廣,初練時有些艱苦,但能把你的生活練甜,把你的體格練美,即使年老了舉首投足也是很美的。
有人說楊氏太極拳的就是適合中老年人,當然是中老年人練比較好。但是年紀輕的人練也很好,不僅青年,少年都可參與這項活動。副會長程相雲同志在太原市西羊市小學就教了一部分小學生。比哪,我去過新加坡,新加坡每兩年舉行一屆全國太極拳賽,也有少年學生參加。將來我國的全民健身計畫,從小學生開始起參加太極拳鍛煉,其好處是從小學到中學、大學,以至參加工作,到老。現在生活條件好了。80多歲的,90多歲的老人練拳的很多。
有的項目到了一定年齡作不了。比如武術長拳,有的全國或世界武術冠軍,年輕時體力好的時候拿冠軍,但一過鼎盛時期,到一定年齡,彈跳力等體力一差就不行了,很多人身體上還留下傷病,就難以象以前那樣練習了。太極拳平平穩穩,年齡大了更適合,比較容易接受。
有人說太極拳太難,不好學。其實並不難,我們不管做什麼事,總得動動腦子,思索考慮,尤其上了年紀,事情不多,動動腦子也她,練拳動腦筋和工作崗位動腦筋不一樣,練拳動腦筋相對的來說就是休息。休息對神經衰弱才有好處,氣沉丹田,相對來說就是大腦得到休息。稍微動動腦筋還是有好處的,現在科學家有新說法:“生命在於腦運動”,是有道理的。年齡大了,拿出一點時間來練拳,今天練一兩式,明天練一兩式,總能學會。動作開始不好看,慢慢就好看了,熟能生巧。
太極拳不僅是武術,它還是健身術、養生術,尤其在醫術上作為醫療手段很起作用,但不是絕對的,不是練拳治百病,長生不老。前面講過,對某些慢性疾病是有一定療效的。它的好處只有長期練拳者才能體會到,享受到。正因為這樣,練拳的人越來越多,國外練拳的人也很多,比如美洲、歐洲練的人比較多,日本是亞洲,他們學的東西都要切磋,很認真。希望我們今後練拳都要認真、規範。
第二部分 怎樣練好太極拳
常言道,不管做什麼事,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太極拳前人給我們留下許多寶貴文獻;如:文字、圖像、照片。現在有:電影、錄影更方便。主要根據《太極拳十要》中的十個要領講述。歸納為五個方面:
(一)對頭部要求
頭部要虛領頂勁,虛是空的,領是向上引的意思,頂是往上頂,勁就是有力量。總的含意是要求頭顱正直,頭上是虛的起來頭正頸也就直了。頸直,站著顯得很精神,不這樣就提不起精神。如果兩眼閉著,塌蒙眼也不行,講究精氣神,二目炯炯有神,要求做到頭正頸直,經絡順了,氣血也暢了,練起拳來感到很舒服。頭表現出來要具體形象。所謂“正”,就是不低、不仰、不偏、不依,儘量做到這些要求。
1.眼睛。要有神,正前平視,應隨出手的方向,隨動作的要求轉動而轉動,跟動作協調起來,也可往上,也可向下。
2.咀,即口。似閉非閉,似開非開。一般說口呼鼻吸,實際生活不是這樣。閉不是嘣著咀,也不是開著,要符合人的生理自然。要求舌頭抵上顎時自然形成,不要硬頂。似閉非閉,活動能使口內生津,不至於口乾舌燥。如果張著嘴練拳就上不來氣了。
3.氣,氣是一門科學,現在氣功很盛行,有專門研究氣功的。一般稱太極拳為自然氣功,要求氣沉丹田,呼吸自然,以我之靜窺測對方動向,或你來我往。太極拳的氣沉丹田“臍”下小腹部位,不論坐著、站著,氣沉在丹田就會感到非常舒適。保持這個狀態,氣就沉到丹田了。這個“氣”,分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先天之氣指元氣,後天之氣就是呼吸。先天之氣要穩,後天之氣宜順,二者是結合的。一個沉到底下穩穩的,一個比較順。先天之氣是固有的、本能的,摸不著,看不到,而在日常生活中會感覺到,如果人沒有氣也就完了。
4.呼吸,練拳過程中呼吸怎樣配合動作,要求自然配合,能配合多少配合多少,不要勉強。因為套路跟單勢練法、散打不同,套路是按預先設想編排按順序作的,散打就不一樣了,有對立面,來自剎那之間,說來就來,不一定從上面來,還是下面來,也不一定是拳還是腳,或者其他部位,時間很快,很短。比如擊掌,一般配合動作,不能吸氣,不能呼氣。套路系統要做到呼吸都配合,很不容易。套路不只是一開一合,它還有銜接的地方,有過渡,能配合多少就配合多少,保持呼吸自然,氣沉丹田就行了。開始可能出現氣短,慢慢適應了,呼吸就長了,有節奏了,有力了。
(二)對上肢要求
練拳中的放鬆目的是把肩、肘、腕內在的連接起來,具體到手上要求:掌微伸,指微曲,指縫稍離,手型要美,不要硬棒棒的;肩要沉,肘要墜,腕要坐,指要伸,這樣就能有機地連接起來,看著是給他一掌,不是光掌、光手,而是全身。如摟膝拗步,不是光兩隻手,而是全身,由腳而腿而腰。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腳而腿而腰上下必須連貫。太極拳的“棚”是主要內容,武術本身來自於生活,如兩人在一起,對方不太禮貌,給我一拳,我一抬手,一轉變擋住他,一轉彎手一翻,就采住他了。不管上,不管下都可以,給肘也行,膀子抗他也行,講究手采肘*。平常練就是練太極十三勢:掤、捋、擠、按、前進、後退、左顧、右盼、鬆勁,通俗講就是手、眼、身、法、步的配合,整個做的時候要的就是這個“勁”。一抬手一舉足都有它的基本內容在裏頭,剛才的“掤”,如果沒有那個意思就不好看了,所以得養成那個意識、比如唱戲、不管生、旦、淨、未、醜,之所以能吸引觀眾,是因為表演得深刻帶有感情,比較真實。我們練拳也有那個內容,看著就精神,如果沒有那個內容,看著就不真實,就不太好。所以牛桂英、丁果仙她們能夠、吸引人就是表演深刻真實。練太極拳也如此。
1.掌 前面講過手型,主要是掌,對掌的要求,一般是側面掌,掌宜微伸。
2.拳 對拳的要求,拇指放在四指外沿,虛虛擾住握實,不要死握,又僵又硬,拳面要平。
3.吊手 要求五指下垂,虛虛擾住就行了。
4.手腕 要坐腕,不能僵硬,手腕上下不能有勁的感覺,勁是貫輸到全身的,肩、肘、腕、指都要連接到上肢,不能出現僵硬。
上肢放鬆必須通過沉肩墜時,坐腕舒指,放展它,鬆開它,越松越有勁,慢功夫,功夫就是時間,按照要領練,練到一定時間,自然就會有勁,勁的形成,只要按要領做,不用練勁就有勁。太極拳是富有哲理性拳種。它的臂要求伸直,直裏帶有曲。開與合都有辯證關係。開裏有合,合裏寓開。臂不能直挺挺的。
5.單鞭 單鞭的右臂要直,因手(吊手)是朝下的,根據人體的構造和拳法的要求,必須這麼做,這樣做是順的。如果做成彎的就不合適了。
對上肢的要求,基本上通過“放鬆”,肘拽肩,手腕拽肘,要有自我感覺。在練拳時注意,不練則已,練就得找點東西,使精神上有所寄託,便於提高,今天找點,明天找點,練拳不是一朝一夕,每天練每天找,日久天長,慢慢就找著了。還能控制指揮它。
(三)對軀幹要求。
軀幹就是身子,胸要含,背才能拔,能含胸才能拔背,能拔背才能力由脊發。它的位置正好在人體中部,腰動自會帶動腹部蠕動各部功能,通過活動得到鍛煉。所以,腰至關重要。含胸怎麼“含”,開國大典,首長檢閱部隊:戰士胸脯挺著很精神。這是檢閱,作戰不行,受限制。“含”區別於挺與彎腰,以自然為原則。本身就帶有含,所以能含胸才能拔背,拔背對以腰為界線,由腰開始松腰松胯。這樣一往上一往下形成對拉,突出腰的主宰作用,使軀幹形成整體。區別于連根拔。以腰為主,命意源頭在腰隙。腰為主宰,使它能帶動上下動。可以一動無不動,只要動就有意識地帶動上下動。如雲手,走時轉身,左右兩側各45°,中間90°,都是腰帶著走,右邊左邊一定要含胸拔背,以腰帶,否則出不來勁。這個“勁”是自然形成的,不是僵勁、猛勁、很自然很舒服。希望做時弄清楚,含胸拔背,松腰勁胯,“放鬆”內勁就貫穿。意念就集中。
(四)對下肢要求
下肢要撐住上肢、軀幹整個力量、虛實與重心掌握好。
1.馬步 拉開馬步,兩腳直前,實在八字步上,虛在丁字步上,虛實掌握好,就能掌握重心,注意膝關節與腳的方向要相符,否則就不合理。只要分出虛實找出重心就可以了。在變的過程中要求式式均勻,綿綿不斷。每個勢子要做清楚,中間不能停留。
2.弓步 弓步拉開後,它的虛腿的蹬,實腿的撐,在邁步時要按照規律走,重心向前移,腳板踩平,五指抓地(有抓意)而後膝蓋往前挺,由虛腿變實腿,實腿蹬,虛腿撐。走時固然以腰為主,但必須有四肢的配合。如果只是腰四肢不配合也不行。一定要掌握“蹬撐弓接”整體協調。一下做不到,每天練,每天找,由點到面,上下相隨就協調了。內在必須連接,跟寫字差不多,寫到一定時候和練拳一樣。感到不好了,這是要求高了。這個高反復不斷出現,說明真正提高了。太極拳是一個無止境的活動,練到老,沒有一個覺得很完滿。
(五)對步法要求
1.馬步 在練中要求踩成馬步、馬步要求與肩同寬。
2.虛實步 習慣叫“丁八步”,斜的叫八字步,直的叫丁字步。但在作的過程中以至擺了定勢後與虛實步又不太一樣。成弓步的邁步要直著往前擱,中間要有個幅度,就是與肩同寬。怎麼出去呢?邁步要直著往前放,後蹬前撐就穩了。還要左右支撐,如果步子邁得太小了。擠在一塊兒,就不穩,它沒有左右支撐。必須前後蹬撐,左右支撐。在練的過程中虛的這邊胯要松垂,這邊松垂和那邊一樣,就直接出去了,在松的時候,兩邊一塊松,保持它們中間的幅度,弓腿出去,就比較順了,前後順了,左右也順了,左右也支撐了,就是前撐後蹬,左右支撐。
而虛實步,它是以後坐腿在八字步上,跟前面那個成弓步的不一樣,那個腿弓出去,這個不弓,這主要重心坐在八字步上的這只腳,要保持與肩同寬,以八字步為主,要求一條中心線,左右兩側分。左腳在左邊,右腳在右邊,相互之間不能越過,中間不要幅度。如白鶴晾翅、手揮琵琶,腳掌著地,腳跟著地,都是這樣,不要拉開。在整個過程中要求一氣呵成。初練時,如預備式,做起勢,它的步幅的大小決定下肢力量的強與弱。屈腿蹲了,第一步走,勁有多大。低了。步子就大了;高了,步子就小了。所以,第一步就決定了姿勢的高低。往後所有的勢子都應以此為准。它的步幅大小,決定下腳力量的強與弱。要一氣呵氣,練下來一趟,練三趟,練幾趟,都可以,均應在一個水平線上進行運動。
單鞭下不去,舒腿坐到什麼程度。比如,右手勾吊手,左臂翻向裏,掌心朝成成掤式,上身不動,提左腿向正東伸出,置右腳左側。當左腳著地後,左腿同時向前弓出,成弓步,左腿弓,右腿撐,身子儘量下坐就行了。如果沒坐下去,還很高,是步子邁得不大。步大不能太大,否則重心前移時,不能穩穩提起來,會出現起伏。
定勢,即標準式。如搬攔捶,通過轉換重心移動,兩臂環起,提腿邁步,重心移動,坐好腿以後拉開,每個動作都應該清清楚楚地做出來,擺夠數,不能不夠數就往下邊走。再如轉身撇身捶,轉身握拳,坐回來,撇拳,清楚了再往下走。做到似停非停,把定勢做出來。非常好看,自己也感到很舒服。在動作中包括上下相隨,內外相合。所謂內外相合,就是肢體動作和思想意識兩者相結合。再比如斜飛式,不管那個動作往哪里走,意識得跟著走。不能手往右邊,眼睛,意識卻往左邊看,往右邊想,這不行。必須手往上走,就往上看;肢體往下走,就往下看。使之內外相合。
初學練拳不能要求這麼高,這麼難。先練輪廓。即粗粗地練。一般分粗練、細練、精練三個階段。開始能粗粗比畫下來,知道基本要點,動作做不好,但心裏知道,慢慢就能結合起來了,也就細了。最後是精,精要求高了。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一定要把“要領”弄清楚,只有要把要領弄清楚,才能為練好楊氏太極拳打下良好的基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