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greenfieldtaiji.com】【博客:greenfieldtaiji.blogspot.com】【電郵:greenfield_tai_ji@yahoo.com.hk】
拳會動態    |     拳會網頁

2008年4月25日 星期五

北區青苗太極拳會到山東荷澤學院太極文化研究會太極交流

    2008年4月,本會非常榮幸能夠參與荷澤學院團委主辦、荷澤學院生命科教系承辦、荷澤學院太極文化研究會協辦的兩地太極文化交流會,讓本會學員學習了不少的東西,體驗到非常寶貴的經驗,了解到當地的傳統文化和習俗,感受到山東朋友和拳友的熱情招待。在此本會向山東的各方朋友表示感謝,讓本學員在此次的山東歡光旅遊、太極文化交流團完滿的結束。





活動背景 :

    隨著雅典奧運會聖火的熄滅,五環旗從愛琴海邊來到了萬里長城腳下,世人關注的目光也從雅典轉而投向了北京,投向了這個東方文明之都。奧運會不只是全地球人們和平交流的舞臺,友誼的信使.更是一個國家向世界展示其文化的平臺.在2008年奧運會降臨偉大中國的首都北京之際,做為中國傳統瑰寶的武術卻被拒於奧運門外.東京奧運會帶來了柔道,漢城之夏將跆拳道帶進歷史舞臺.憑什麼就不讓我們傳統武術踏進這塊全人類的競技場,“普及不夠廣泛是武術進入奧運會的最大障礙”——國際奧會執委奧斯維德如是說。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有義務擔當起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的責任。

專家陳惠宇老師與李建國老師
本次活動分為二個階段:

一.學術報告會:

    菏澤學院生物系趙健書記、生物系團總支書記張華光老師、國際洪式太極拳推廣中會長、菏澤洪式太極拳館館長李駐軍先生、香港北區青苗太極拳會會長黃麗嬋女士。還有來自北京的著名武術家、全國《中華武術展現工程》專案總監、北京人文大學武學院研修生導師武世俊先生,參加交流會的還有為我們做專題報告的專家陳惠宇老師、李建國老師、聊城太極名師王瑩女士。

2、 領導致辭

    著名武術家武世俊先生講話

    專家陳惠宇老師與李建國老師

生物系團總支書記張華光老師致詞
張華光老師致詞內容: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春天已至,綠色盡染。我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歡聚在這裏,共同舉辦¨兩地太極文化交流會”。借此,我謹代表菏澤學院生命科學系向前來參加交流會的各位領導、專家、香港拳友、同學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時代,人們越來越重視養生、健體之道。這也充分體現了和諧發展的社會觀。我們生命科學系更應走在太極文化的前沿,時刻關注人們的健康的發展。」

「生命科學系自1982年建系以來,已走過了26個春秋。26年來,自強不息的生命科學系廣大師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全系現有教職工37人,專任教師32人,其中教授6人,另外聘教授6人,副教授8人,講師19人,博士4人,碩士17人,在讀碩士2人,菏澤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人。師資力量雄厚,科研設備齊全。辛勤的勞動,過硬的素質,使生命科學系多年來一直是學校教學工作先進系,在學校組織的系級教學評價中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

「正是因為我們專業與生命密切相關,所以更加懂得生命的價值,而運動又與生命息息相關,緊緊相連。幾年來,我系就與菏澤學院太極文化研究會建立著密切的聯繫,該協會也在校團委領導下和各系的支持下,特別是李駐軍老師的傾力指導下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06年青島武協杯太極推手比賽中,¨菏澤學院太極文化研究會”代表隊獲得4枚金牌。06年山東省太極推手錦標賽中,獲得太極推手總分第二名。07年會員洪光獲得感動菏澤十大人物提名,並在中日對抗搏擊賽中戰平日本,為校爭光。同年10月,該會在中央電視臺武林大會全國選拔賽中成績優秀,為此,我校韓廣潔書記提名表揚,該協會的指導老師李駐軍先生幾年來常應邀到香港講學,並不斷有國外的太極拳愛好者來菏澤學習,大大增加了學院的影響力。」

「一系列的成就,一個個的輝煌充分展現了菏澤學院新時期的精神風貌。」

「我衷心地希望各位能夠積極參與到本次太極文化交流中去,盡展雄風,拓展素質,大展才藝。我也相信,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和參與,本次太極文化交流會一定會流光溢彩,絢麗奪目。」

「最後,預祝兩地太極文化交流會辦得熱烈精彩、圓滿成功。」

「再次對應邀前來作講座的教授及港團代表表示衷心感謝。祝你們身體健康、吉祥如意。」

「謝謝大家!」



武世俊先生致詞
武世俊先生致詞內容:

「武林中的前輩們、各界有關領導、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在這春光明媚,牡丹花盛開的季節裏,在這奧運前夕,我們的李駐軍老師盛情地邀請了來自香港和國內的一些武術愛好者,來到這美麗的牡丹之鄉,觀賞花景,切磋武藝,討論學術。這無疑是我們菏澤地區武術界的一件幸事,一個亮點,一個美好的新起點。為什麼說是新起點呢?我們知道,菏澤市,自古以來英雄輩出,我從小就知道有山東秦瓊、武松,武藝高強。現在呢?又有我們洪均生老先生,在太極拳的理論和實踐中,做出了新的貢獻。在李駐軍老師的帶領下(我知道還有李恩久老師),不斷的、孜孜不倦地推廣著武學,將武學的推廣和當地的經濟發展聯繫在一起,把武術與文化、商機等有機結合,做大做強,這就是新的起點。」

「我們可以借用武術的平臺,集天下名流,來我們山東菏澤這個牡丹之鄉,觀花賞景,談論武學,還可以借此招商引資,發現商機。由政府牽頭,舉辦武術比賽+牡丹花會+中藥交易+繪畫藝術+傳統曲藝…….等等等等。形成一個有組織,有嚮導,有目的,有收穫的文化旅遊節。這也是奧運口號¨同一個目標、同一個夢想”的具體體現。」

「在太極拳的研討方面呢?我不敢多說,因為洪均生老先生從輩分上來說,是我的師叔,在菏澤市乃至整個山東及全國都有不少弟子,真是桃李滿天下。而且,現在在座的也不乏武林高手,我是帶著一種學習、取經的心態來的。我只將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向大家彙報一下。」

「我從1950年練形意拳,52年練長拳、通臂拳、梅花拳、八極拳。在這個基礎上, 1966年文革前夕,我開始隨田秀臣老師練陳式太極,隨李子鳴練八卦。由於我才疏學淺,哪一門都練的不好。對於太極拳方面呢?我的體會是要做到¨四練”(就如這本書上寫的),也就是一練心靜,二練身靈,三練氣斂,四練勁整。¨心不靜則不專”,舉手投ì全無定向、無目標,身不靈則進退反側難以自如,氣不收斂必散漫,難以呼吸通靈,開合有致,勁不整則虛實不明,發勁無根。練太極拳要氣勢騰挪,神聚氣斂,初練開展,後練緊湊,先劃大圈,再劃小圈,逐步劃成無形的圈,這就是勁由內換的¨引化”之功。要仔細揣摩體會到化走勁的技巧,在曲中求直,蓄化而後發。要有心去求柔,在無意中成剛,在纏絲勁力中求轉折,在轉折中求剛發,這樣才是真正的練太極拳(引自武世俊《太極拳實用技擊法》)。人有四德:1要愛國,2要舉業,3要齊家,4要修身。毛筆書法有四德:1要尖峰,2要飽滿,3要挺,4要韌。而我上述的四練就是練拳的四德。」

「真正武術的精華,不在乎架勢的好壞,動作的難易,而要以得人為准,舉手投ì即見輸贏,¨哼哈”之間,勝負立判。」

「最後,祝李駐軍老師及與會同仁身體健康,德藝雙馨,祝會議圓滿成功。」



香港北區青苗太極拳會會長黃麗嬋老師致詞


香港北區青苗太極拳會會長致送紀念感旗給荷澤學院文化太極研究會會長
香港北區青苗太極拳會會長黃麗嬋老師致詞內容:

「各位老師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們香港北區青苗太極拳會一班拳友,來到山東荷澤,是慕著有牡丹之鄉的荷澤之名,一睹牡丹盛放的美景良辰,順道看望遠方的恩師好友,當然接受恩師在拳術上進一步的教導,是我們此行的主要目的。今天有幸參與荷澤學院團委主辦,荷澤學院生命科教系承辦,荷澤學院太極文化研究會協辦的兩地太極文化交流會,本會感到萬分的光榮,在此先向各方好友表示萬分感謝!」

「2008年是我國的奧運年,奧運聖火歷史性的傳遍祖國大地,是章顯了我國國力,文化、體育各領域上的進步,然而,太極拳到今天還是不能成為奧運會上的比賽項目,是遺憾的事情,但是,中國的太極拳已經成為了世上最多人修練的一種拳術,原因是廣大的中華兒女對太極拳文化和拳術的尊崇,努力的傳播和發揚,才有今天的成就,正因為太極拳有著深厚的技術及文化底蘊,如何去評價一趟太極拳的正確與否,是非一般裁判員可以理解的事情,所以,作為中華文化瑰寶,太極拳傳播者和愛好者,是有責任把太極拳,作深入的研究,正確的傳播,讓世人真正的認識太極拳,了解太極拳。如此,才有更多人能夠裁判太極拳,到了那一天,我相信太極拳在奧運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下面向大家會報一下我拳會在香港的發展和運作情況﹐由於我會在香港只是一個小會﹐我談的不盡代表香港太極拳的發表情況。我會以揚式太極拳系列﹐洪式太極拳系列,配以其他競賽套路和國家套路及木蘭拳系列﹐作為主要教授和傳播的內容。由於今天太極拳在香港,修練的大多是在職人仕及家庭婦女﹐年長或是退休人仕﹐一般人都是抱著運動健身的目的而來﹐甚至認為太極拳是老人的運動﹐直到他們來我會以後﹐經過我們的講解和通過鍛鍊,才對太極拳有初步的認識﹐因此我們不能對所有的拳友進行同一個教法﹐當然是因人而異﹐條件比教好的﹐比如說身體素質比較好的﹐比較年輕的﹐我們要求都不一樣﹐學得好的我們重點培訓﹐由傳統套路至到競賽套路﹐以至推手訓練﹐在過去幾年的時間內﹐我會自行培訓的拳友﹐參加多個國內外的太極拳比賽項目﹐取得多個團體和個人獎項﹐這是對我會拳友的一大鼓勵﹐表現好的都成為會中的骨幹分子和教練員﹐這是有利於拳會的健康發展。但是在一般而言﹐對於一般的拳友們通過來我會練拳的機會﹐建立了健康的集體生活﹐通過互相學習和溝通﹐豐富了大家的文娛社交生活﹐並且把參與拳會活動而帶來的喜樂﹐帶到家庭裏﹐帶到其他社區裏﹐使家庭使社會變得多彩,變得和諧﹐簡單來說﹐太極拳與社會的關系是密切的。」

「總的來說﹐太極拳在香港﹐有多方面的發展。其一.從傳統的太極拳技擊及文化底蘊出發進行修煉和研究。其二.通過太極拳的修煉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及體驗在競賽場上技術與美的比較。其三.通過拳會式的運作模式﹐團結更多的太極愛好者﹐提倡和傳播太極的訊息﹐這就是太極拳能為創建和諧共容的社會,所做的最大貢獻。」

「謝謝各位!」




陳惠宇老師作學術報告

陳惠宇老師作學術報告
陳惠宇老師作學術報告
李建國老師作報告

李駐軍老師作報告


香港北區青苗太極拳會學員表演楊式二十八式
(袁小英、李顥明、廖志忠、連秋萊、陳惠英、葛安妮)

北京著名武術家武世俊先生表演陳式太極拳


北京著名武術家武世俊先生表演陳式太極拳

山東聊城太極名師王塋女士表演洪式太極拳一路拳法

李駐軍老師推手表演

武林大會十六強選手吳兆光與二十強選手宋聚輝表演

武林大會十六強蕉膀立表演

河南商丘洪式太極拳傳人趙自忠、段興杉推手表演

香港北區青苗太極拳會學員李顯明先生代表向大會致感謝詞

兩地太極文化交流會大合照

香港北區青苗太極拳會會長與北京著名武術家武世俊先生合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