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greenfieldtaiji.com】【博客:greenfieldtaiji.blogspot.com】【電郵:greenfield_tai_ji@yahoo.com.hk】
拳會動態    |     拳會網頁

2007年4月2日 星期一

忽雷太极拳的起源初探【來源:北京忽雷架推廣中心 】

忽雷太極拳,是一罕見的且具有獨特風格的拳法,在1996年以後才出現了文字記載。ê麼他的起源在何時?師承在何處?忽雷太極拳的名字又從何時叫起?

陳氏十五世陳清萍精通太極拳,從小架參以心得改為小巧緊湊的拳架,因其于趙堡鎮廣教門徒,著稱于世,後人稱為趙堡架。趙堡架在漫長的一百多年裏,枝繁葉茂,名手輩出,主要分佈在趙堡鎮、南張羌鄉與北冷鄉。陳清萍所傳太極拳,在溫縣的主要分支與有代表性的拳法有:和氏架、李作智架、王賜信架、李景炎架。

陳清萍傳下的太極拳與陳家溝所傳的太極拳,在架形上有明顯的不同之處。趙堡架注重開合與輕靈;陳家溝注重沉穩與纏絲。陳清萍積一生練拳心得,將太極拳武功運用分為三種勁路結合在拳架裏,分別傳與得意弟子,此三種勁路分別是騰挪勁、忽領勁、帶勁。李作智,和兆元所傳的太極拳為帶勁。王賜信、李景炎所傳的太極拳為騰挪勁和忽領勁。

王賜信、李景炎同為師兄弟,雖各得師傅傳授,但李景炎藝不及王賜信,師兄弟倆推手吃虧的總是李景炎。李景炎先學拳于陳家溝,因不得志又改學趙堡陳清萍架。陳清萍為表明對弟子傳授無私,一次生病臥床,在床前伺候的有大弟子王賜信和小弟子李景炎,陳故意說肚子不舒服叫王賜信去給揉肚子,王賜信的手剛剛一接,只感到一股重大的力量把賜信彈出一丈多遠,倒在地上。陳清萍把王賜信叫到跟前,拉著王賜信的手說:"賜信呀,我已年老,今天在跟前的只有你和小對(李景炎俗名叫小對),功夫要不斷演練才能提高。練架的真正能結合氣功和知道運用功夫的,世上沒有幾人。"並因小對來趙堡學拳晚,囑咐賜信要照顧師弟。師傅的教誨,王賜信牢記在心。及後他和師弟李景炎在原有的架式上,把師傅所傳的騰挪勁和忽領勁結合在拳架裏。因此,新拳法在演練時,小巧緊湊彈抖寸勁,兩腳踏地呼呼生風,逐步加圈,忽領三à,與人格手圓活忽領,將人擊出防不勝防。

架形的區分,是確定流派的重要根據。以此分類流傳溫縣的忽雷架有兩種三樣。

一種為北冷鄉流傳以王賜信為代表架式,一種以李景炎為代表的架式,一種以李景炎的弟子楊虎改編的架式。

王賜信的架形忽起忽落、忽柔忽剛、小巧靈活兩腳挫碾,震腳嚓嚓有聲,發勁抖彈呈現每一招周身帶圈,有手圈,ì圈、膝圈、肘圈、跨圈外加三à。由於發勁周身帶圈,門外人看時,好像圪顫,故稱圪顫拳。這套拳架練功講求五種功夫,就是一聯、二圈、三著、四節、五骨。他的內在架形仍持原有架形,與和氏架基本相似。

椐陳氏碑記,陳應德學拳于楊虎,但陳應德所傳架形,為什麼和王賜信所傳架形一樣,而和楊虎架形不一樣?這裏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原由。約1928年,楊虎率弟子謝功吉、陳應德到北冷和同門師兄弟王霸、王太平共演肚打人的絕技,陳應德到北冷後,覺得北冷的拳架小巧靈活、剛柔相濟,非常喜愛。當時王賜信弟子王太平為在瀉梅莊北擊斃攔路搶劫的土匪,又在黃河灘白水中和弟子王學富大鬧白水渡口,傷人性命。因而退出江湖,拳技不再問世。因陳應德功夫高於王太平弟子王銀銅、王學富、王晉讓。經師楊虎同意,王銀鋼、王學富、王晉讓重拜陳應德為師,而陳應德又盡得王太平所傳,並又精肚打人絕技。這就是陳應德所傳架形和北冷所流行的忽雷架一樣的原由。

溫縣各種拳法展現的具體時間是1984年,全國武術挖掘,在溫縣首次舉行的武術運動會。在這次運動會上,各家拳派進行了表演,忽雷太極拳的亮相,只有北冷鄉原占國和王頓,還有陳應德所傳西鄉姓瓦的和其他後人。陳氏碑為1956年以後才寫,而搜集這方面資料時,沒介入這個拳法的集中地北冷鄉,以致和這裏所寫有不同之處。陳氏太極拳志所稱此拳為忽雷架,為1996年統一名字,解放前稱拳多為架式捶,這就是此拳名字來源。

1981年,溫縣首次記錄此拳的人為北冷鄉的王頓,帶隊錄影的領導有體委副主任閆國權先生等人。其他忽雷拳的出現是1991年太極拳國際節之後。

來源:【北京忽雷架推廣中心    電話13520189491   網址  www.wankuntaiji.com 群6417882】